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各大体育联赛因疫情大流行或停摆,或空场比赛,无法出售赛事门票。
这笔收入的损失,无疑令各项赛事的营收都打了大折扣。
对于有工资帽制度、且工资帽与赛季收入挂钩的NBA来说,收入的锐减更是令人担忧的麻烦。
前几天,NBA薪资专家鲍比-马克斯做客名记扎克-洛维的节目时谈到,根据多支球队从联盟办公室收到的信息,下赛季工资帽预计不低于1.09亿美元,到21-22赛季还可能有大幅提升。
不论是球队高管、球员还是媒体,都盯着新赛季的工资帽是否会缩水,毕竟这将决定着联盟以何种方式继续运行。
在谈及新赛季工资帽变动将带来何种影响前,让我们先弄清楚,工资帽究竟有什么用?
工资帽意义:劳资双方的博弈
按字面意义解释,工资帽就是每支球队总工资的上限,老板每个赛季给球员发的工资,不能超过这条线。
这项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联盟中出现不计投入产出的土豪、将人才揽入单一俱乐部,出现独大的局面。从而使得联赛的比赛具有悬念。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某一支球队新来的老板是世界首富,可以给联盟的巨星们开出其他球队完全达不到的工资,把联盟前五的球员都招到自己的球队来,年年夺冠军。
如果国内中超或者CBA某支球队把国家队队员都高薪揽走,板凳上坐的都是国手国脚,家里二队三队还养着当打之年的球员,你其他球队只能用16岁小孩。那还没比赛,这冠军归属就已经定了。
工资帽制度就是为了制约这种极端情况,而制订的。但其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NBA在1946-47赛季就开始试验工资帽制度,但短短一个赛季便宣告结束。
那个赛季NBA的工资帽被设定在55000美元,身兼三职(球员、宣传总监、商业经理)的底特律猎鹰队球员汤姆-金拿到了联盟最高的16500美元,占工资帽的30%。
现在看来,其实占工资帽30%不是一个夸张的数据,但随着球员影响力的提高,工资帽30%比例的薪资,已经难以满足球员的胃口。
1984年,NBA正式采用工资帽制度以限制球员工资,并且沿用至今。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制度的不成熟令工资帽只对自由球员签约存在限制(与本队球员续约不受此限制)。再加上NBA采用软性工资帽,并且不限制球员的最高工资,导致了球员薪水方面出现过一些乱像。
比如1997年,有意离开公牛和尼克斯签约的迈克尔-乔丹,就迫使公牛为他开出一份天价合同,以留住这位篮球界的金字招牌。
当时的工资帽只有2690万美元,但乔丹却想要一份年薪3000万美元的合同。
公牛不得不利用鸟权(即拉里-伯德条款,允许母队在超过工资帽的情况下与在本队打满三年的老将续约),向乔丹提出一份个人工资超过工资帽的天价契约。
除了乔丹之外,很多球星也拿到了远超工资帽30%(807万美元)的薪水。
据统计,那一年有9名球员年薪超过1000万美元,除了3314万美元的乔丹,当时的球员工会主席帕特里克-尤因也拿到了2050万美元的超级合同。
霍勒斯-格兰特、奥尼尔、大卫-罗宾逊、阿隆佐-莫宁、朱万-霍华德、奥拉朱旺、加里-佩顿的年薪都在1000万-1400万的区间内。
与大家印象中可能不太一样,球员当时在工资方面的议价能力很强,NBA最早的亿元合同,也是在当时产生的。
这种漫天要价的情况,必定会引起资方的不满;同时,高水平球员拿走了大部分薪水,也就不可避免地压缩了中低档球员的待遇。
所以,在1998-99赛季的劳资谈判时,资方为了杜绝这种单人工资严重超工资帽的“不合理现象”,通过谈判确定了顶薪(单个球员年薪占球队总工资的25%,根据球员效力一队的年限可上浮,最高不能超过35%)和中产合同(允许球队在超过工资帽的情况下联盟平均年薪签约球员)的界限,以及奢侈税惩罚的原则(奢侈税从2002年开始实施)。
由于工资帽和球员的薪水息息相关,决定了球员的收入与老板的支出,所以这必然常常在谈判桌上引起双方的意见分歧。几乎每次劳资谈判,工资帽问题都会是劳方和资方博弈的重点。
在2005年的劳资谈判中,工资帽被确定为对劳方更友好的“联盟篮球相关收入的57%”。
但在2011年的劳资谈判中,资方扳回一城,将工资帽减少到“篮球相关收入的51.2%”。
同时,劳方也不甘示弱地为资方划了一道“穷人线”,强制每支球队每年的工资支出至少要达到工资帽规定的90%,以保障球员的福利。
不过,资方和劳方也有少数时刻能够迅速达成共识。
比如2016年的劳资谈判就很顺利,没有造成停摆。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让工资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究其原因,是NBA签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播合同,收入大幅度增加,资方也不需要抠抠索索地费尽心机“剥削”劳方了。
16-17赛季的工资帽,从上一年的7000万美元一下暴涨至9414万美元,开启了NBA的新时代。
暴涨的工资帽是一把双刃剑
这次工资帽的瞬间暴涨,引发了很多问题。
很多球队一下子拥有了额外的薪资空间,而自由市场里的优秀球员又极其有限,但球队又必须花掉这些钱。
很多本拿不到高薪的球员,成为了“风口上的猪”,一夜之间创造了许多溢价的“垃圾合同”。
比如4年6400万的莫兹戈夫,4年7200万的洛尔-邓等等。
他们是风口上的宠儿,也是风口上的“受害者”。
为何这样说?因为从此之后,他们就背上了“高薪低能”的黑锅。而实际上,这些球员原本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只是联盟工资帽的剧烈变动,给他们带来了这意外的烦恼。
直到现在,刚刚夺冠的湖人,每年还需要向洛尔-邓支付500万美元的工资,直到2021-22赛季结束。
另一方面,工资帽的暴涨也制造了一些性价比极高的“童工合同”。
在库里的生涯早期,由于频繁的伤病他一度被视为玻璃人,结果新秀合同结束后,只能与勇士签下4年4400万美元的合同。
之后勇士又提前与克雷-汤普森和德拉蒙德-格林顶薪续约,这样的行为曾遭遇媒体和球迷的广泛质疑,被认为是花钱大手大脚。
但随着工资帽的暴涨,这些合同占据的薪资空间变得不值一提。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勇士才能够在队内已有三巨头的基础上签下杜兰特,造就了名垂青史的超级球队。
特殊时期下的风险与机遇
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工资帽的逐年上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此前媒体曾预测,NBA2020-21赛季的工资帽将高达1.15亿,但如今在NBA因疫情流行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情形下,下赛季的工资帽无疑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据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说,劳资双方都努力通过谈判,尽量不让工资帽崩溃,造成球员工资大幅下降。
马克斯透露,20-21赛季的工资帽将维持在1.09亿美元,与本赛季持平。估计这一消息可以让球员们松一口气了。
虽然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谈判结果,但原地止步的工资帽,仍然会对联盟的薪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毕竟球员的工资这么多年都是逐年上涨的,而且对于一些意在组建豪华阵容的超级球队,工资帽虽然只是比原定的少了600万美元,但缴纳奢侈税的风险还是增加了。
按照奢侈税的规定,超过500万-999万美元部分的每1美元,需要支付1.75美元的奢侈税;
超过1000万-1499万美元,每1美元要交2.5美元;超过1500万-1999万美元的部分要交3.25美元;
超过2000万美元不仅每一块的罚金高达3.75美元,而且每500万还要再增加0.5美元。
如果是在最近四年里有三次触发奢侈税,那么罚金的数额还要更高,称之为重复奢侈税。
在疫情大流行的情况下,支付高昂的奢侈税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曾经的超级球队勇士,虽然本赛季战绩联盟垫底,但下赛季却将满足重复奢侈税的触发线,1.48亿的薪水将会给他们带来高昂的罚金。
听起来,在工资帽紧缩的情况下,组建超级球队变成了空谈。尤其是那些在过去的工资帽预期下谈拢的顶薪、甚至是超级顶薪合同,溢价程度似乎更胜以往。
比如同在2017年通过“指定老将条款”分别与奇才和火箭提前续约的约翰-沃尔和哈登,就令各自的母队承担“先花未来钱”的苦果。
根据“超级顶薪”的标准,球队可以为他们的指定老将提供工资帽30%-35%之间的薪水,沃尔和哈登的这份超级顶薪都在2019-20赛季生效,年薪达到工资帽35%,也就是3800万美元。
原本合同薪水的涨幅与工资帽的涨幅是一致的,如果按照下赛季原本预测的1.15亿工资帽,那么两人下赛季4100万的年薪也还是占工资帽的35%。
但现在工资帽止步不前的情况下,4100万的年薪将变成工资帽的37.8%,球队补强将受到更大的限制。
不过,在工资帽紧缩的环境下,仍然存在一些特别的机遇。
由于劳资谈判早就确定了顶薪、中产、新秀、底薪等各级别球员的薪资比例,不再是乔丹年代那样漫天要价的情形。
虽然工资帽紧缩将给签约补强带来难度,但事实上却是那些在这个休赛期拥有充足空间的球队的一次黄金补强机会。
比如今年总决赛的两支球队湖人和热火,在这个休赛期各自都拥有3200-3500万的薪资空间,工资帽越低,这笔钱能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了。
以工资帽25%的最低顶薪标准来衡量,两队都有能力在市场上钓大鱼。
而且,这些在工资帽紧缩的环境下完成的合同,在未来还有升值的可能。
同样是“指定老将条款”,如果在工资帽紧缩的环境下生效,那么或许会变得更为超值。
比如下赛季合同到期的字母哥,如果2021-22赛季的NBA收入还是没有大幅度上涨,而雄鹿又能够说服他以“超级顶薪”续约,那么将会为雄鹿省下不少钱。
如果以近两个赛季1.09亿的工资帽计算,字母哥的合同起薪只有3800万,远比之前预测的2021-22赛季4380万美元的起薪低不少。
而一旦美国本土疫情未来有所好转,当联盟收入重新恢复,甚至像纳斯达克指数那样屡创高点,那么工资帽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而这些在工资帽紧缩的环境下签出的合同,性价比无疑将上升一个档次,成为“超级球队”的基石。
到时候,2016年的勇士再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brad zeng)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