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11月11日,凯尔特人名宿汤姆-海因索恩去世,享年86岁。海因索恩一生荣誉等身,球员时期曾8次夺冠,教练生涯也拿过冠军和最佳教练这两项大奖。但他有一项殊荣在NBA乃至国际篮坛都非常罕见,那就是他曾分别以球员和教练的身份,两次入选篮球名人堂。
1986年,海因索恩以球员的身份入选名人堂。9年职业生涯,他8次夺冠,6次入选全明星阵容,4次入选最佳阵容二阵,还拿到了1957年的最佳新秀。坐拥这一连串荣誉,他入选名人堂可谓毫无悬念。

1969年,即“红衣主教”放弃教鞭转战管理层的第三年,凯尔特人返聘海因索恩,让后者担任了主教练。上任之初的两个赛季,凯尔特人依旧无缘季后赛。但1972-73赛季,凯尔特人就在他的调教之下狂取68胜14负的豪华战绩,他也当选了年度最佳教练。一年之后,即1974年,他率队重返巅峰拿到冠军,并在1976年第二次登顶。

9年教练生涯,海因索恩率队427胜263负,胜率高达61.9%。2015年,他作为教练,第二次入选了篮球名人堂。
而像海因索恩这样,以球员和教练的身份两次入选名人堂的大神,还有三位。
比尔-沙尔曼,同样是绿军名宿,还跟海因索恩做过多年队友。他球员生涯4次夺冠,8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其中1955年当选全明星MVP。他还7次入选最佳阵容,其中4次一阵。1976年,他作为球员入选了篮球名人堂。

我们之前提到,1973年海因索恩当选了联盟最佳教练。而他前一年的最佳教练,正是这位老队友比尔-沙尔曼。1966年,比尔-沙尔曼开始执教旧金山勇士,两年之后开始执教湖人。在湖人的第一个赛季,他就率队打出了69胜13负的常规赛战绩。这是当时的NBA历史最佳战绩。而湖人队史最长、NBA历史第二长的33连胜,也诞生于那个赛季。该赛季湖人也顺利拿到了冠军,值得一提的是,那是湖人从明尼阿波利斯搬迁到洛杉矶之后,拿到的第一个冠军。

2004年,比尔-沙尔曼作为教练入选篮球名人堂。
1960年,兰尼-威尔肯斯在首轮第6顺位被老鹰选中。为母队效力了8个赛季之后,他还在超音速、骑士和开拓者打过球。15年球员生涯,他9次入选全明星,1971年拿到全明星MVP。1970赛季,他还当选了联盟助攻王。

虽然球员生涯没能夺冠,但他还是在1989年顺利地入选了名人堂。
比起球员生涯,兰尼-威尔肯斯的教练生涯更加辉煌。在超音速和开拓者,他都曾同时担任球队的球员和教练。此后,他执教过6支球队,教练生涯长达32年。他创下了多项教练纪录,包括第一个千胜教头、常规赛执教场次历史第一等等。1979年,他带领超音速拿到了队史第一座冠军。1994年,他率领老鹰57胜25负,当选了最佳教练。

1998年,威尔肯斯作为教练,人生第二次入选篮球名人堂。
以上三位,无论是当球员还是做教练,都是在NBA。而下面这位,虽然没打过NBA,也没执教过NBA球队,但名气和影响力却都远超上述三人。
约翰-伍登,被誉为篮球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他大学时期曾三次当选全美最佳球手。只可惜当时NBA还没诞生,他大学毕业后短暂地效力于NBL联赛,曾夺得联赛的得分王并入选第一阵容。1960年,仅仅是篮球名人堂创建的第二年,他就作为球员入选。

退役之后,约翰-伍登收到了纽约凯尔特人(跟NBA的凯尔特人没关系)巡回篮球队的邀请,但经过考虑,他还是决定回到印第安纳的一所中学教书,同时担任多项运动的教练员。
如果没有二战,约翰-伍登或许就会一直在家乡做个教书匠。但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在海军作为一名海军上尉效力了将近三年。复原之后,他成了英雄,名声大噪,成为了印第安纳师范学院的体育主管。两年后,他便收到了多家篮球名校的主帅邀请函。

1948年,明尼苏达大学和UCLA同时向约翰-伍登寄出offer。他本想加盟明尼苏达大学,但一场暴风雪摧毁了明尼苏达的电话线,让学校的确认电话迟到了几分钟。接到UCLA的电话之后,伍登便决定接受他们的邀请。
在UCLA,伍登率队十次夺得NCAA冠军,其中包括一次七连冠,以及一次浩浩荡荡的88连胜。贾巴尔和比尔-沃顿等出身UCLA的名宿,都出自他的门下。

做了29年教练,伍登的总战绩为664胜162负,胜率达到了80%。1972年,还没退休的他,就以教练的身份第二次入选了篮球名人堂。
约翰-伍登没有在NBA效力过,但他将NCAA的篮球教育体系打磨完善,为NBA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成百上千的人才。1976年,即他退休之后的第二年,美国大学篮球的最高奖项便以他的名字命名。每年美国大学最出色的男运动员、女运动员以及教练员,都将获得约翰-伍登奖。
约翰-伍登、兰尼-威尔肯斯、比尔-沙尔曼、汤姆-海因索恩,是目前仅有的四位以双重身份进入名人堂的名宿。现役球员或教练员中,还有没有哪位有可能成为第五人?
(嘟噜噜)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