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火箭队内积蓄已久的矛盾,以媒体为传声筒悉数爆发。
点燃引线的是记者查拉尼亚一则“威斯布鲁克主动申请交易”的新闻,而随后不断更新的消息,却让内讧的矛头直指哈登。
据媒体报道,威斯布鲁克自加盟火箭以来,就希望帮助球队打造更好的球队文化,希望球队更有纪律性,期待更衣室氛围能够产生质变,并且督促哈登要承担起领导球队的责任。
但两人却因此发生了争吵,尽管据说争吵没有伤及两人的交情。
在今年一月份,威斯布鲁克曾在一次连败后召集了更衣室内部会议,他首先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然后也指出了其他人的不足。
但当提到哈登时,后者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接受批评,并且自我检讨。

匠人,很难融入职场?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火箭的内讧消息源源不断。
小里弗斯跳出来表示,自己对上赛季在火箭经历的事情非常不满,其中一次,哈登在投丢罚球后,责怪站在替补席的小里弗斯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种种讯号,都在表明火箭内部问题和哈登脱不开关系。
在今年季后赛火箭被湖人淘汰出局后,针对哈登领导力不足的质疑就应运而生。
再联系起哈登与霍华德的貌合神离,与保罗的不欢而散,这次内讧事件,难免要“坐实”哈登作为领袖的不足了。
毕竟,事情发生一次可以说是巧合,或者说性格不合。但发生两次、三次,似乎就不能单纯用巧合来形容了。

在谈论哈登所谓“领导力缺失”的现象前,我们要先提及他的成长经历。
哈登的成长环境并不友善,他在加利福尼亚臭名昭著的康普顿街区长大。
虽然在2010年之后,康普顿的治安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在之前,康普顿曾经是美国犯罪率第八高的社区。
而且在哈登的童年时期,他的父亲入狱,只有母亲照顾他和兄弟姐妹。
在那种艰难的成长环境下,不得不赞扬哈登母亲的高瞻远瞩,她努力地令孩子们通过体育运动远离街头社团,并且引导他们通过体育运动争取奖学金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未来有更好的出路。
“那里真的很危险,就像世界上其他很多危险的地方那样。但当你越把心思放在积极的事情上,远离街头,你就能变得更好。”哈登说道。
“那时候的我一整年都不会偷懒,我只是在努力尝试远离街区。”

大学时代的哈登
哈登从10岁开始接受篮球训练,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母亲的期待。
他的母亲分享过一些哈登当年痴迷篮球的趣事:“他初中的时候惹过一次麻烦,他用篮球砸了一个女孩”。
“他当时只想打球,不想和人约会,我觉得那个女生只是想和他示好,但詹姆斯却拿球砸了她。”
另一个故事则家喻户晓,高中时候的哈登曾经给母亲留过一个便条,让母亲在出门上班前给他留两美元零花钱,而附注上写道,“请保留好这张纸条,你儿子日后会成为球星的”。

高中时代的哈登
从哈登的成长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篮球的痴迷,而他也把这种特质带到了NBA。
日益精湛的进攻技艺,每年都有新花样的后撤步投篮,都在证明哈登钻研提高篮球技术的脚步未停歇。
但是,这种痴迷篮球的特质似乎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文章开篇提到的——领导力的缺失。
这就像一个专注于打磨技艺的匠人,开一家自己的店铺会快乐无比,但让他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可能就很难融入错综复杂的职场。

这个内外二人组曾被视为姚麦翻版
哈登无法和球星相处的“真相”
从哈登迄今为止11个赛季的NBA生涯样本来看,他不是那种能和每个人打成一片的“社会人”,也不是能够和搭档肝胆相照、称兄道弟的“老铁”。
克里斯-保罗曾经与哈登搭档,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保罗曾经公开谈论过自己和哈登的关系,他表示他和哈登之间没有怨恨,但也没有太深的交情。
“他不是那种会打电话祝我女儿生日快乐的人,我的意思是,我们之间不会做这种交流。”保罗说。
“这没什么问题,我仍然会对他的成就送上祝福。我认为很多人不能理解一点,联盟里很多人只是在当队友的时候是朋友,而且当队友的时候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密友,分开之后也不会成为敌人,我们只会彼此祝福然后继续工作。”
“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哈登+保罗曾看上去很美
保罗的一席话解释了火箭队内的很多“谜团”,也解释了哈登所谓领导力缺失的现象。
虽然哈登痴迷篮球,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把打球看得很纯粹,不愿意往里掺入其他东西。
但问题是,任何东西想要做到极致,除了技艺之外,还真就需要一些“其他东西”,比如抗压能力,还有头脑,等等。
更何况篮球还是一种团队运动,在一项团队运动中取得极致的成就,当然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那么感染他人的领导力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这个组合也曾经被给予厚望
《体育画报》记者李-詹金斯曾经在2017年对哈登和他的同事做过一次采访,当时和哈登关系还算紧密的贝弗利这样评价大胡子:“他非常讨厌输球,在沮丧时,他就是和人有点距离”。
哈登和霍华德、保罗的合作都不欢而散。但是,保罗离队之后没有说过哈登的坏话;连离开湖人后对科比愤愤不满的霍华德,分手之后也对哈登保持着不错的评价。
这也说明了一点,哈登并不是无法和球星相处,他只是不会对身边的工作伙伴敞开心扉,只是单纯想打好球而已。

不过,这种“纯洁的工作关系”也阻碍了哈登夺冠的步伐。
夺冠和打进季后赛是两码事,一个是在领域做到极致,另一个只是“做得不错”。
除非哈登能够强大到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也能夺冠,否则,跟人打交道就是他避免不了的。
纯洁的工作关系隔断了哈登和同事们心与心之间的化学反应,也就无法形成威斯布鲁克所说的,“更好的更衣室氛围,更好的球队文化”。
火箭的工作人员透露过,“哈登不会抱怨队友,不会抱怨教练,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方面,这是职业素养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哈登的定位不只是一个“打好球就行的普通球员”,他被视作球队的领袖,而这种“不发声”的表现,却可能沉默中扼杀球队,就像今年的莱昂纳德一样。

能力最强≠领袖
闷葫芦是不行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哈登被视为与勒布朗-詹姆斯同水平的球员,但极少有人认为哈登是和詹姆斯同一水平的球队领袖,而这也是两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回顾詹姆斯职业生涯里和几位搭档的共事时光,不论是和韦德、波什,和欧文、勒夫,和戴维斯,还是和其他队友,都是场上场下有紧密联系的状态,每个人都和詹姆斯有不同程度的互动,有一些甚至成为了密友。
哈登显然不是这种能带着大家一起玩的领袖性格。
李-詹金斯在报道中写到,“如果当时哈登和霍华德多碰几次拳,互相多转几次推特,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但他们都不是那种能逼着人进步的个性”。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谁?没错,科比。

科比在生涯后半段找到了领导球队的方式
虽然科比的性格中有很多缺陷,但在生涯后期,他确实找到了一套带领队友前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像詹姆斯那样天生有亲和力固然好,可乔丹和科比,也通过“用鞭子驱赶队友前进”的方式拿到了6个和5个冠军。
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也不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闷葫芦是不行的。
《灌篮高手》中的流川枫再强,球队领袖也还是赤木;泽北虽然是公认的全国第一高中生,但如果没有深津和河田的领导,山王工业估计冠军也拿不到。

哈登曾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担负起领袖的责任,试图做出改变,还会去学习一些励志演讲者的技巧。
“我必须向他人打开心扉,不能总是画地为牢,我需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哈登说道。
但事实告诉我们,哈登似乎没有“说到做到”。
17-18赛季的火箭是近几年来球队纪律性最强,团队印记最明显的,但事后看这似乎和哈登没有太大关系。
看看这赛季去到雷霆的保罗是如何团结一支新球队的,就能发现,更有可能是保罗的领导力促成了那支有个性的火箭。

15-16赛季,球迷大多觉得霍华德是火箭的问题,但霍华德走了,火箭没有拿到冠军。
18-19赛季,球迷觉得问题出在老迈的保罗身上,但保罗被交易走了,火箭还是原地踏步,反而拥有保罗的雷霆产生了质的提升。
20-21赛季还未开始,球迷觉得威少可能是火箭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当事情发生两次,三次,似乎就不能单纯用巧合来解释了。
火箭每次闹剧上演,都有哈登的参与,那么,火箭的问题,究竟在谁身上呢?
(brad zeng)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