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多少人从罗黑到罗蜜。
2月5日,是那个男人36岁的生日。世界足坛球星如过江之鲫,没有谁能担得起这个称呼。十余年间,他与梅西是足球的代言人,是不可一世的绝代双骄。或许大部分人已经淡忘,他曾从枪林弹雨中走来,顶着无数人的讥讽与白眼,一步步走上足球之巅。
他就是C罗,那个有着数不清黑称的巨星,那个用实力让人转黑为粉的真男人。
从小小罗到罗纳尔多
2003年夏季转会窗,18岁的C罗从葡萄牙体育转会加盟曼联,成为了红魔历史上首位葡萄牙球员。同一年他入选了葡萄牙国家队,站在大哥菲戈的身边并肩作战,那时他还不叫C罗,大家更习惯称他为小小罗。
当年的足坛有外星人罗纳尔多和巴西天才小罗,名不见经传的C罗与这些璀璨的名字相比,就像一个同名的附属品。
而到了2020年,我们将罗纳尔多称为大罗。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两位前辈,在世界足坛大多数人眼中,罗纳尔多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独一无二的C罗。在葡萄牙,他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前辈菲戈,成为了国家的代表形象。2016年他率领实力不算出众的国家队一路披荆斩棘,捧起队史首座欧洲杯,圆了故乡人的一个梦。
从罗三票到金球先生
2011年C罗在54场比赛中为皇马打入了53个进球,面对如日中天的巴塞罗那,帮助白衣军团捧起了国王杯。他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但那年的金球奖给了他重重的一击。梅西获得38票荣获金球奖,他却只得三票获得铜球奖,还被球迷们嘲笑是不自量力的罗三票。
但金球的挫败反而成了他的动力,接下来的一年C罗攻入60球,与皇马一同捧起了阔别多年的联赛冠军奖杯。接下来的十年间,他捧起了四座金球奖,与梅西你争我夺风头无两,统治金球长达十年,书写了金球历史上的一段神话。
从浪射总裁到进球大师
许多人可能已经忘了,总裁之于C罗的原意是总靠裁判。他们说他总爱跳水,总爱演戏,总靠裁判取得胜利。之所以进球如麻是因为他总在禁区内无限浪射,别人是射手王,他是射门员,乱枪打鸟,所谓的数据根本不值一提。
而到了现在,C罗成为了世界足坛转型最成功、球风最多变的球员之一,从身体对抗到技术碾压,从单车过人到抢点破门,他能快速摆脱,能高速冲刺,会无球跑动,会制造机会,左脚、右脚、头球,他能将不存在的机会变成进球。即使已经年近四十,他仍是门前嗅觉最好、最富有进取心的世界顶级前锋。人们终于明白,不是他在浪射,而是只有他才能将那样的机会变成一次射门。
从爱哭鬼到钢铁侠
不少与C罗一起踢球的曼联名宿都曾透露,他私下十分爱哭。训练不好哭、比赛输了哭、没有进球哭,即使球队赢得了胜利,有时候他仍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甚至在转播镜头前,他也常常无法忍耐流下泪水,坐在球门下独自饮泣。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似钢铁直男的C罗,却有着一颗泪流的心。
但眼泪的背后是不屈的灵魂,足坛有过太多虚掷青春、得过且过的天才球员,正是这份不服支撑着C罗数年如一日地自强自律,接近退役之年仍能在顶级舞台独领风骚。他已经许多年没有吃过垃圾食品,每日坚持锻炼,甚至邀请睡眠规划师科学安排睡眠。33岁时C罗的体脂率仅为7%,肌肉含量达到50%,身体年龄只有20岁。
加盟尤文图斯之后,在这座从未踏足的联赛,他仍能单赛季攻入37球,屡次在困境中扛起球队。远的不说,两日前尤文图斯客场2-1战胜国际米兰的意大利杯淘汰赛首回合,又是C罗在球队落后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梅开二度,帮助斑马军团占得先机。
从发胶罗到商业精英
穆里尼奥曾经吐槽,皇马球员在比赛之前要排队照镜子。C罗十年如一日的光滑发胶,也令他成为了绿茵场上不一样的风景。在一些人眼中,他爱足球更爱发胶,如此注重自身形象的球星想必不务正业,心思哪能放在足球上?
近些年大家渐渐发现,注重个人形象的C罗商业价值早已超过了一生之敌梅西。2010年至2019年,C罗在福布斯运动员收入排行榜上仅次于梅威瑟排名第二。他不仅懂得雇佣专业经理人运营产业,在商业投资方面也独具慧眼,甚至连社交网站都打理得有声有色。
在大部分球星还在代言商品的时期,他已经懂得创造个人品牌。入境CR7已经在时尚领域遍地开花,甚至拥有了个人博物馆。样样都要做,样样都要出类拔萃。做球星,C罗是当世前二;做商业,他也毫不逊色。退役之后该怎么办?20岁的C罗就已经想好了。
风风雨雨,C罗走过了36载的光阴。誉满天下,谤亦随之,职业生涯早期他遭受了太多的谩骂与嘲笑,也曾痛过、伤过,但他从未停止自己的步伐,用一座座奖杯、一项项荣誉、一个个传说征服了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们。时至今日,无论谁提起C罗,总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他创造的辉煌,敬佩他走过的艰辛,最后感激上天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他的时代。
(苏樱草)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