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新浪体育#欧洲杯专题
昨夜今晨,慕尼黑安联球场,凭借巴雷拉和因西涅的进球,意大利2-1力克比利时,与西班牙会师四强。
本届欧洲杯至今,意大利已取得五连胜开局,曼奇尼的球队也成为欧洲杯历史上第二支达此殊荣的球队(此前仅有1984年的法国做到了,并且他们最终捧杯)。
在看完西班牙对瑞士那让人昏睡的90分钟后,意大利的这场比赛无疑有着“提神醒脑”的功效。
胜利只是结果,场面完全压制比利时更是让球迷们欣喜不已——那支记忆里的意大利回来了?!
是的,那支我们熟悉的意大利回来了!
心爱的球队表现的好,球迷们最应该感谢的人自然是主帅曼奇尼,伟大的连续32场比赛不败就是从曼乔上任开始的。
然后,一系列名字从我们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进球功臣巴雷拉,欧洲杯官方认定的本场MVP因西涅,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斯皮纳佐拉,甚至是屡屡奉献神扑的“钱多多”多纳鲁马……
似乎还少了点什么?莱昂纳多·博努奇,“意大利皮克”,曼奇尼体系缔造者,兑子卢卡库之人。
不显山不露水的他,实际作用甚至不亚于上述提到的任何一位明星。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机,走进这位传奇中卫的多面人生。
01 铁卫竟是前腰出身
也许连许多国米球迷都不了解,日后在米兰、尤文大放异彩的博努奇,最初竟出自家青训营。
早在2005年,博努奇就被国际米兰看中,成为蓝黑军团的一员。
博努奇最早接触足球时,是踢前腰的,与多数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同,他的偶像是罗伯特·巴乔和“斑马王子”德尔·皮耶罗。
也难怪,锋线球员总是比后卫们来得出彩,两位魅力非凡的意式帅哥成了小博努奇模仿的目标。
少年博努奇经常在训练场上模仿偶像的动作,盘带、过人、传球、射门无一不精。
17岁那年,身体的发育让博努奇一下子“鹤立鸡群”。在长高的同时,他也无可避免地损失了速度与敏捷。
于是,少年博努奇欣然采纳启蒙教练的意见,开始改踢中卫。而他学习的对象依然潇洒,后卫优雅的代名词——亚历山德罗·内斯塔。
出众的天赋与极高的足球智商让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在国米与帕尔马的意大利杯赛前,博努奇被时任国米主帅曼奇尼钦点加入一线队,身披51号战袍。
只可惜,当年的蓝黑军团人才济济,坐镇中军的马特拉齐和科尔多巴正值当打之年,冠军队里可没有年轻博努奇的一席之地。
离开似乎是最体面的选择,告别米兰城,不是放弃梦想,而是换一种离梦更接近的方式。可怜的博努奇,就这样开启了四处漂泊,多地辗转的日子。
只可惜,在外租借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环境的动荡,主帅的不信任。博努奇所积累的经验,远不及他蹉跎的岁月。
02 最佳拍档,有如伯牙邂逅子期
这样的日子,终于在2009年夏天,迎来了转折点。当时国际米兰为了能从热那亚交易得到米利托和莫塔,送出了博努奇的所有权。
短短20天后,热那亚又将他倒手卖给了升班马巴里。在这里,年轻的博努奇邂逅了同样年轻的拉诺基亚,两个被全世界遗忘的年轻人萍水相逢,便一眼万年。
虽然同为身高1米9+的高大中卫,但两人的风格特点却截然不同,博努奇位置感好,擅长卡位和凶猛的铲抢破坏,虽然性格毛躁,但转身回追较为灵活;拉诺基亚大局观好,强于预判、补位,虽然冲刺速度较慢,但胜在头脑清醒,情绪稳定。
见到拉诺基亚的博努奇,就像伯牙遇见了子期。2009-10赛季冬歇期来临前,两人领衔的后防线一度让“保级队”巴里成了意甲半程丢球第二少的球队。
在交出这份颇为惊艳的成绩单后,23岁的博努奇顺利搭上南非世界杯的末班车,并在热身赛中与基耶利尼、卡纳瓦罗搭档出场。
虽然,那年“卫冕冠军”最终以令人发指的方式小组出局。但这丝毫不影响博努奇这颗新星的冉冉升起,这个转会窗,年轻的博努奇,收到了雪花般的邀请。
而他最终选择加盟尤文图斯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追寻偶像皮耶罗的脚印,成为斑马军团的一员。
03 先抑后扬,幸得恩师指点
带着潜力新星的光环,博努奇在尤文的开始并不顺利。也许是梦想到来的太快,太突然,让年轻人甚至没来得及做好准备。
也许是那个赛季,经历了“电话门”事件的尤文,重返意甲百废待兴;也许是彼时博努奇的能力,根本配不上斑马军团首发中卫的位置。
虽然时任主帅德尔内里对博努奇信赖有佳,但这名23岁的中卫却一次又一次伤了主帅的心。
没有了拉诺基亚,博努奇毛躁冒失的性格被无限放大。上抢犯规,解围不利,失误频频……在豪门踢球,你就必须要承受远大于普通球会的压力。
显然,博努奇没能从困境中走出来,那年冬窗尤文低价引进了同样身陷囹圄的巴尔扎利。
很快,后者在这里迎来了重生,他与基耶利尼的组合看起来比博努奇更值得信赖。
失去主力位置的博努奇并没有自暴自弃,稳重的巴尔扎利成了他新的学习对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了博努奇。意大利人孔蒂降临都灵,斑马军团的“文艺复兴”由此开启。
新官上任三把火,除了人员上的变动。这位尤文名宿,还带来了全新的体系。孔蒂量身定制的三中卫体系,让博努奇如鱼得水。
他的毛躁\1对1单防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两位老大哥身边被尽可能藏匿了。
而他出众的传控,出球能力则是孔蒂看重他的点。在孔蒂的悉心培养下,博努奇逐渐成长为世界级中卫。
年少时扎实的基本功开始显现,前腰出身的他不仅时常可以送出长传助攻,更是球队某种意义上的进攻发起点。
2011-2017,博努奇在尤文效力的7年时间里,尤文图斯实现了意甲“七连冠”的惊人壮举。
博努奇各项赛事累计出场319次,打进21球,拿到了12个冠军!其中2017年,博努奇成功入选欧足联的年度最佳阵容,他还被评为意甲年度最佳球员。
彼时的博努奇,如日中天,一时风光无两。如果选择留在尤文,不仅可以冠军拿到手软,更是一段“少年圆梦,一人一城”的佳话。
托蒂、杰拉德、马尔蒂尼的故事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抵御住了岁月的侵蚀,冠军的诱惑,金钱的腐蚀。
在有无数可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留下,是以城市英雄,是以不朽传奇!
04 反噬旧主,滑轨庆祝不够体面
博努奇原本具备这样的英雄故事土壤,但与时任主帅阿莱格里间的矛盾,最终给了AC米兰撬动他的机会。
伴随着李哥为代表的中资财团入主,财大气粗米兰以4200万欧元的巨额转会费将博努奇带到了米兰城。
他也就此成为,为数不多的前后效力“意甲御三家”的球员。
加盟死敌本来就是对母队的巨大背刺,接过队长袖标也许还能以米兰对他的重视加以搪塞,但下面的这件事,却成了无数尤文死忠至今无法释怀的往事:
2018年4月1日,博努奇的米兰与老东家尤文狭路相逢。第28分钟,打进一球的博努奇异常激动,他在尤文主场数万名球迷的见证下滑轨庆祝。
这一举动引起了尤文球迷极大地不满与阵阵嘘声,华贵人(滑轨人)的绰号由此得名。
05 重返尤文,真爱不会消逝
然而这次滑轨并没有让尤文图斯与博努奇彻底决裂,就像中国古诗词里所写的那样“剪不断,理还乱”。
那年夏天,尤文和米兰又做了一笔荒唐的交易。米兰将得到卡尔达拉,博努奇重回斑马军团。那也是那几年意甲混乱,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集中缩影。
“真爱永远不会消逝,绕了一圈后终将归来。”意大利著名歌手文迪蒂曾这样唱道。这句话形容博努奇的回归再恰当不过。
博努奇通过尤文官推发声:“都灵是我的家,很高兴我可以回家。这样的一次回归难以想象,非常开心它真的实现了!”
也许仍然有许多球迷对当初的那次滑轨意难平,但情商堪忧的博努奇,真爱一直只有一支球队——那就是尤文图斯。
这一点在多年后,当他接受《米兰体育报》专访时,得到了印证。谈及自己的转会闹剧时,博努奇声称“自己当年加盟米兰是一个赌气的决定,他非常后悔当初离开尤文。”
圣人问迹不问心,在球场上博努奇的表现配得上他的话语。他的竞技表现持续进步,不仅防守愈发稳健,甚至还常有远射、头球得分。
渐渐地,他把那句失意时球迷的嘲讽“神锋博努奇”变成了赞美。
球场下,他与尤文球迷相处无间,就像一家人一般。每每进球后,他都会第一时间冲向主场的南看台,项球迷们挥手致意,而球迷则报以“博努奇之歌”——那是他们献给这名尤文铁卫的贺礼。
随着“小将”布冯的离去,博努奇距离接过基耶利尼的队长绣标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06 比肩传奇,国家队是全新的舞台
在意甲,博努奇足够成功了,他几乎拿遍了除欧冠冠军以外的所有荣誉,国家队成了全新的大舞台。
2016年欧洲杯,对比利时的小组赛,正是博努奇精准的长传找到贾凯里尼,帮助蓝衣军团首开记录。
对德国的1/4决赛,还是他勇敢的担任点球手,“大心脏”主罚命中。虽然最终没能帮助球队更进一步,但这届欧洲杯奠定了博努奇在国家队的地位。
其实博努奇素来不以身体素质见长。如果说基耶利尼代表了意大利硬汉派盯人中卫,那博努奇则是意识流拖后中卫的代表。
博努奇的绝对速度不快,身体柔韧性、平衡性也一般,但他却拥有着良好的大局观,位置感,以及后卫球员中数一数二的脚法。
如果用球员类比的话,博努奇也许就是意大利人的皮克。
在尤文图斯,在意大利国家队,博努奇一直都是球队进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博努奇脚下控球技术和传接球能力的日渐精进,他精准地出球,越来越成为球队面对前场紧逼、高位压迫时的利器。
而他宽阔的视野,也时常有长传分边乃至纵深输送的好戏。
在曼奇尼全新的三中卫体系下,博努奇通常担任防线指挥官的角色,拖后组织,纵览全局,他优质的出球能力是曼奇尼这套体系得以运转的关键,出众的协防补位与基耶利尼强硬的1对1盯防相得益彰。
今天凌晨,正是“玄冥二老”合力锁死了比利时的大杀器卢卡库。
正如意大利传奇后卫巴雷西说的那样“博努奇是国家队的中流砥柱”,也许不显山不露水,但博努奇的作用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他也正在向着前辈马尔蒂尼、内斯塔、卡纳瓦罗们的道路不断前进。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新浪体育微信公众号:sports_sina)
(海布里de酋长)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