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曼联在欧联杯上从止步半决赛成长到进军决赛时,他们似乎有所进步,但当你看到他们在欧冠小组赛上连续两年1-2不敌弱旅时,似乎一切又没有发生变化。
即便,他们已经有了C罗。
在今天凌晨开打的欧冠小组赛第一轮上,早场出战的曼联在客场遭到伯尔尼年轻人的绝杀,1-2不敌对手,这不仅是伯尔尼年轻人队史上第一次击败曼联,也是自2012年12月以来,曼联第一次输给从欧冠资格赛晋级的对手。
所以,伯尔尼年轻人的主场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实际上,今晚的曼联本该收获一场轻松愉快的胜利。
周末击败纽卡斯尔之后,索尔斯克亚在本场比赛做出了人员层面的调整,弗雷德和范德贝克搭档后腰,博格巴来到左边前卫的位置上,桑乔和C罗则扮演右边前卫和中锋的角色。
从技术特点和人员搭配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布阵。博格巴负责吸引对抗和防守注意力,C罗则专注于跑位和终结工作,而在前场有了这两位之后,中场选择弗雷德和范德贝克进行大范围的覆盖。
范德贝克的防守的确尚有不足,但至少他比马蒂奇更能跑。
除此之外,曼联也在阵型结构上做出了一定的变动。
前场四人组除桑乔之外,均有左倾迹象,再加上左后卫卢克-肖的插上助攻对于曼联来说,同样不可或缺,所以右后卫万-比萨卡在开场阶段的助攻幅度很小,初始站位也比卢克-肖低了很多:
这一切都让曼联的开局打得非常不错,经过两次从左至右的转移之后,C罗让桑乔见识到了什么叫一击致命:
然而,第34分钟的这张红牌改变了比赛:
原本应该专注于防守保护的万-比萨卡为何要上前?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他身前的边前卫桑乔,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自信,比如在这次进攻当中,他原本有机会快速向前、打出射门,但最后的处理还是略显拖沓:
除此之外,随着伯尔尼年轻人在丢球之后的对抗显著增加,博格巴的表现也在下滑,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万-比萨卡只能参与到进攻当中。
只不过,一次停球失误和冒失下脚让球队陷入了困难当中。
下半场比赛,索尔斯克亚将少打一人的曼联阵型改为351。
和开场布阵一样,这其实同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调整。上半场后10分钟,曼联在人数劣势下改打441,结果伯尔尼年轻人拉开进攻宽度,不断地威胁曼联的边后卫身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位居两条边路的布鲁诺和博格巴防守中要到位保护,进攻中也要助力队友,这对他们来说,压力就太大了。
毕竟,曼联的突前前锋是36岁的C罗。
改打三后卫阵型,既可以补足防守宽度,还可以减轻布鲁诺、博格巴的防守职责,让他俩帮助C罗打出攻势,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问题来了,36岁的C罗能否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完成单中锋的工作。
很显然,答案是不能。
正如我们此前无数次提到的一样,C罗如今越来越需要队友的协助,尤其是锋线上队友的协助。
尤文图斯的实例和欧洲杯上的反例,都已经再清晰不过了。所以说,人数均等的情况下,C罗还可以做到这一点,毕竟上周末的纽卡斯尔和今早的伯尔尼年轻人均实力有限,但在少打一人,场上剩余的9名外场球员都要多做一点工作的情况下,C罗是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
所以,曼联需要换下C罗,换上更有冲击力,更能给对方后卫带来压力的选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问题在于,敢不敢换和什么时候换?
第53分钟,C罗抓住对方后卫的失误突入禁区,裁判对他的摔倒未予理会:
抛开犯规与否的争议,这是C罗为曼联带来的最后一次向前,此后12分钟,曼联再也没能给对方后卫和门前带来威胁,本方后卫线则陷入长时间的防守压力下,于是在第65分钟,伯尔尼年轻人扳平比分:
丢球之后,索尔斯克亚换下C罗,然而他换上的是林加德。
结合同时用马蒂奇换下布鲁诺来看,此时的索尔斯克亚已经退而求其次,寻求带着一场平局回家。这当然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策略,然而没有进攻输出的能力,单凭防守是很难保住后场安全的。
但其实曼联也快保住了,毕竟伯尔尼年轻人的绝杀球,很大程度上仰仗于林加德的“助攻”:
纵观整场比赛,索尔斯克亚可以被指摘的地方并不多。
首发布阵打出了效果,随后博格巴、桑乔等人表现走低,要求边后卫万-比萨卡上前助攻也是无可厚非,毕竟你面前的对手是伯尔尼年轻人。
谁又能想到万-比萨卡会在这个过程中吃到红牌呢?
面对对手的进攻和下半场打出双前锋,变阵三后卫也是非常及时,只有在调整C罗的时机和人选稍有疑问,但这同样无可厚非,毕竟那可是C罗啊。
而谁又能想到林加德会传出这样一脚回传球呢?
(牧子)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