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的老特拉福德球场,曼联迎来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结局。
第89分钟被阿斯顿维拉攻破球门,第91分钟收获点球,但在维拉门将马丁内斯的干扰和需要扳平比分的重重压力下,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将点球罚上了看台。
点球未进,关于谁该主罚点球的争议立刻纷至沓来,但在球场上,C罗既没有表示要由自己主罚,还在布鲁诺罚丢之后安慰队友,赛后立刻在社交媒体上鼓励球队:
“这仅仅是开始,但是在英超这样竞争激烈的比赛中,每一分都是重要的!我们必须快速做出回应,重新站起来,展示我们真正的实力。”
而在展示真正实力之前,他和索尔斯克亚都要认真回看一下本场比赛。

对于两支球队来说,这场比赛的结果都相当重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周中的联赛杯赛场,曼联和阿斯顿维拉都做出了幅度巨大的轮换,结果自然都是止步于此,但结果所带来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阿斯顿维拉球迷来说,虽然国内杯赛向来都是这些中游球队有机会触摸冠军的好机会,但在第三轮就遇到切尔西,轮休主力反倒是更好的选择。
而在曼联这边,索尔斯克亚也是同样的想法。前一周的三场比赛下来,主力阵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疲惫情况,但替补阵容未能继续拿下西汉姆联,也就为本场比赛的结果带来了全新的压力。
毕竟在过去的三场比赛,曼联的比赛内容都不尽如球迷的满意。

开场之后,虽然布鲁诺和C罗早早获得了试试脚感的机会:

但是,阿斯顿维拉并没有畏惧,反而大胆地向曼联的后场进行施压。他们既可以利用三后卫阵型的边路宽度来制造进攻良机:

也可以用高位逼抢来干扰、破坏曼联的后场出球:

后场出球,一直以来都是曼联的顽疾。
自从穆里尼奥时代以来,这都是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一环。博格巴之所以会被穆里尼奥和索尔斯克亚时不时拉到后腰位置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教练需要他的技术能力,来帮助球队完成由后向前的推进。
但在索尔斯克亚阵中,攻强守弱的博格巴还是适合出现在前场,这样一来,当曼联后场遭遇逼抢,需要被迫开大脚找前锋的时候,就触及到了C罗目前的问题。

纵观葡萄牙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史,29岁是一个清晰的节点。
此前一直作为边路突击手、终结者的C罗,随着速度和爆发力的下滑,在安切洛蒂的手中开始从边锋到中锋的转型过程。
在边锋这个位置上,他的速度在当时已经不再是优势,但到了中锋这个角色,既有强壮的体格,速度也完全够用,再加上逐渐修炼成功的无球跑位能力,这让他成为了一名罕见的全能型中锋,也为皇马在之后的欧冠三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C罗的机体能力也在持续下滑,在过去几年,他开始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
要对抗?还是要速度?

C罗选择了要速度。
于是,他为了保持速度,有目的性地开始了减重。这样一来,他也就从一名全能型中锋变成了一名偏向机动的前锋。
在尤文图斯,他和迪巴拉、库卢塞夫斯基都尝试过搭档,但效果都不算好,因为在那时,他是需要在一线对抗中卫的角色,就会经常出现昨晚这样类似的场景:

要知道,这还是已经休息了一周的C罗。
唯独在和莫拉塔的组合中,西班牙人依靠身体为其撑开空间,他则在空间下捕捉战机,而在昨晚的比赛中,当曼联面临困境时,是博格巴来到前场接应了后场的长传,为曼联的后场球员换来了喘气休息的时间:

然而,这一手临场调整,索尔斯克亚并没有坚持下去。
到了下半场,依然是C罗单兵突前,博格巴在其身后。C罗深知自己无法在对抗下稳定接球,所以他的回撤接球幅度越来越大,但是这样一来,指望36岁的C罗再及时跑到禁区里,再拿出过硬的射门效率,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定位球失分、点球罚丢,向来以射门见长的格林伍德屡屡错失机会,看起来很像是一场由于运气不佳所导致的输球,但其背后实质的原因则是围绕在对C罗现有能力的判断和使用上。

这不仅仅是一场输球,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索尔斯克亚的体系下,C罗替补是一个概率很小的事件,那么在C罗首发,而且有可能经常需要打满全场的情况下,给C罗寻找一名前锋线上的搭档就是一条必经之路。
但是只要走上这条路,答案其实呼之欲出:博格巴。
博格巴输出对抗和技术,C罗在其身边利用空间完成终结,这是一对非常理想的搭档,但由此而来的便是身后如何布置?布鲁诺在他俩身后打前腰,还是来到边路?拉什福德、格林伍德和桑乔的出场时间如何分配?
这些,都是索尔斯克亚在之后的比赛里需要考虑的难题。
(牧子)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