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围绕曼联的焦点并不是他们的比赛结果。
虽然连续对阵切尔西和阿森纳,而且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舆论对曼联的关注度有增无减,而且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C罗在朗尼克手下的前景。
支持C罗的人认为,曼联不能缺少C罗的终结作用,而熟悉朗尼克的人预计,C罗会在一段时间后失去主力位置,类似的讨论甚至让朗尼克在自己的上任专访中,专门提到了C罗,“我从未没见过一个球员在他这个年纪,身体能如此健康,从未见过任何一个36岁的球员能像他这样轻易改变比赛。”
这场比赛,可以让一部分讨论失去价值了。
对阵水晶宫,朗尼克排出了和对阵阿森纳时相同的首发阵容。
鉴于他上任之后,只进行了一堂训练课,而且他也没有带来自己熟悉的教练团队,还需要麦肯纳这些索尔斯克亚的助教来帮助他熟悉球员,从这个角度来说,沿用上一轮赢球的阵容和思路,是一个很稳妥的选择。
但比赛开始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发现,虽然人员阵容没有发生变化,但曼联的比赛内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赛开始仅仅3分钟,曼联就通过高位逼抢夺回球权,并且迅速发动了一次进攻,可惜C罗的射门受到了对手的干扰:
曼联的这次高位逼抢,远远超出了导播的预计,因为他一开始还在特写刚刚完成射门的特莱斯。
在索尔斯克亚和卡里克的手下,曼联球员总是处于一种想要向上逼抢,却又担忧身后空间的状态,于是前场上抢,后场则不敢跟上,于是中场空间被莫名拉大,这就给了对手无限的宽广空间。
0-5惨败利物浦,便是源自于此。
这并不是球员能力问题,而是战术思想不清晰的问题,于是到了更为注重高位压迫的朗尼克手下,曼联球员便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不仅在前场可以多人封堵对方的持球人,迫使对方主动送上球权:
而且在后防线上,一向防守风格偏向保守的林德勒夫也会积极前压,将对手的进攻势头直接打断:
这样一来,曼联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球权,对于C罗来说,这是他最为享受的状态。
36岁的C罗,身体状态的确出现了很大的下滑,相较于速度、爆发力和对抗能力的下滑,体能的缺陷其实是影响他表现的最大一环。为了打满全场,这个年龄段的球员都需要将有限的体能选择性地分配到90分钟,这就免不了会出现偶尔发力,偶尔划水的状态。
想要让C罗尽可能地输出威胁,就要避免他在射门以外的环节耗费大量体力。在此前,曼联经常会在失败的高位逼抢后,被迫回到后场低位防守,即便拿下球权,C罗也要跑上一大段距离来到对方的禁区,而在朗尼克的手下,曼联在中前场拿下球权,C罗来到禁区的距离便大大缩短。
这也就是曼联在20分钟区间,源源不断地利用C罗打出进攻威胁的原因:
正如赛后数据所显示的那样,曼联在这段时间本该获得一粒进球。
然而他们没办法通过进球来激励自己,于是在体能节点到来、逼抢强度下降之后,曼联被水晶宫夺回了一部分的中场控制权。
这段时间,曼联表现下滑的最大原因就是C罗的搭档——拉什福德。作为36岁队友的前锋搭档,很年轻的拉什福德本该充分燃烧体能,利用自己的拉边、反跑为球队带出推进和反击,然而他并没有做到。
如果朗尼克能在未来解决这一问题,C罗的表现还可以继续提高。
格林伍德的上场,刚好验证了这一问题。
同样作为年轻前锋,格林伍德能够持球面对球门的特点,而不是像拉什福德只能起速冲击,让他可以在进攻外围成为一个支点,起到为C罗分担压力的作用。
就像在进球这次进攻当中,当曼联打进右肋之后,格林伍德的特点决定了他可以在禁区内持球,这就吸引了大量水晶宫球员的注意力,外围空间,也就是弗雷德的远射空间,便由此诞生:
艰难获得进球之后,曼联就需要保住这一胜局。
在德甲,朗尼克的战术或许可以坚持到终场哨响的那一刻,但在英超,就像瓜迪奥拉和图赫尔一样,他必须要有所牺牲。
更何况,这支曼联还不是他所建造的球队。
所以在比赛末段,曼联回到了全员防守的姿态当中,也就出现了C罗这张咬牙疯狂回追的画面:
虽然没有收获进球,但C罗这场比赛并不见得有多么累。
因为相较之前,曼联上下往返的次数变得比以前少了,抢下球权之后迅速发动就此进攻的次数多了,这些都是现阶段的C罗会更喜欢的进攻方式。
“教练的战术和理念,永远都要适应于手中所拥有的球员,而不是反过来”,正如朗尼克所说,他正在做的并不是关于弃用C罗,而是如何让C罗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毕竟,这可能是朗尼克执教过年龄最大的球员之一了。
(牧子)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