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在公司呆得有些晚,凌晨00:48,朋友转发了球王马拉多纳心脏病发作离世的消息。随后关键词搜索马拉多纳,“多家外媒:马拉多纳离世”的新闻已经排山倒海。这意味着一颗传奇巨星的凋落,和一个足球时代的终结。以老马生前的身体状况来说,这一消息并不太令人意外,但注定会让全世界球迷神伤。
1点多下班回家时,刷了下朋友圈,一些从事媒体的朋友已经发图配文怀念。可以想见,今天这整整一天,各个社交平台都会充满不同年龄段的各种追思。早上醒来的时候,果然如此。其中,最感同身受的一条来自一位好友:“真正的足球之王只有一个。那个时代在他第一次退役时就结束了,今天,我没太多哀伤。”
这时,新浪体育前同事发来信息:“有没有时间精力,写写‘我印象中的马拉多纳’,从记者角度回忆点滴遭遇和擦肩的经历。”我和他在同一个微信小群,凌晨得到消息时, 刚好发了一张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马拉多纳现场解说的照片,当时他受雇于西班牙国家电视台,为西班牙队做解说评论顾问。
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我还在新浪体育,是5人前方报道组的一员,西班牙对突尼斯的小组赛刚好是我跟。在斯图加特的现场,我的座位刚好在马拉多纳的前一排。在做赛前报道准备时,身后传来一阵骚动,回头一看是身材开始发福、脸已走样的老马,印象深刻的是他戴的十字架项链,和双手各戴一枚的手表。

实际上,马拉多纳双手戴表的习惯由来已久,品牌从劳力士到卡地亚,再到宇舶。他曾经解释因为自己总在各地跑,为了时刻了解家人和自己的时间,正好一手看一个。无独有偶,马拉多纳的偶像和朋友,4年前也是11月25日去世的卡斯特罗,也喜欢戴两块手表,不过更加另类的是,卡斯特罗的两块手表都戴左手。
相对于场内的比赛,场外的马拉多纳永远都是另一个焦点,哪怕这是世界杯,哪怕他已发福。所以,当我传回一组20张马拉多纳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照片时,这就是一条单独的“独家新闻” 。这是我距离马拉多纳最近的一次。
46岁的马拉多纳在场边解说时,时而惊叫、时而大笑、时而愤怒、时而忧伤,与4年后50岁的他在南非世界杯场边执教时,与12年后58岁的他在俄罗斯世界杯场边助威时,几乎没什么两样。甚至和1982年、1986年、1990年乃至1994年时,似乎也没太大不同,只是当时的马拉多纳是球员,脚法代替了肢体语言。

马拉多纳的伟大与深入人心,除了他神乎其技的脚法,很大一部分也和他率真性情有关。甚至连他泡吧、酗酒、禁药和枪击记者这些麻烦与丑闻,都轻易获得了公众的原谅。也许是因为与这个社会的很多现状一样,相对马拉多纳真实的阴暗面,一些衣冠楚楚“正人君子”的道貌岸然,更加令人生厌。
对很多60后、70后、80后来说,少时娱乐并不多,看球绝对是重要部分,也承载着青春和记忆。足球需要团队精神,有时更需要英雄的出现,这种少时偶像的建立更加根深蒂固。就像1986年的上 帝之手和连过五人,是马拉多纳的封神之作,哪怕被誉为接班人的梅西,后来精确地复制了这两大进球,也背了翻版之名。

时至今日,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看足球,足球的江湖一统地位,已被各种其他碎片娱乐方式占据。今天中午,问公司的一位95后男孩:知不知道马拉多纳?他说:不知道啊。我一度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他一脸认真地回答: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梅西和C罗。所以,一代就真的是一代,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2020年命运多舛,尤其体坛。1月,传奇篮球巨星科比乘坐直升机遇难离世时,马拉多纳在社交媒体表达了思念:“难以想象科比离开了我们,为科比默哀,为科比的女儿Gigi默哀。你永远是我的传奇。”事实上,这两位一直惺惺相惜,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科比曾说“马拉多纳是我的偶像,我爱马拉多纳”。
曾经因为对足球的喜爱,选择从事了体育新闻,但可能因为个人的性格,我始终没有特别钟爱的主队,也没有特别喜欢的偶像。但如果你问我,球王桂冠只有一顶,毫无疑问它当属马拉多纳 。尽管没有太多伤感,但是今天,对我、对所有知道他名字的人来说:“马拉多纳,足坛永远的传奇!”
(红色弧线)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