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曼联帅位上已经有了朗尼克,但媒体对于波切蒂诺的质疑依然没有停息。
上周末对阵朗斯的赛前发布会上,波切蒂诺便遭到了法国媒体的连番拷问,从比赛当中的用人问题,到更衣室内梅西和姆巴佩谁是老大的地位问题,都一并砸向了这位近来心情不佳的阿根廷教练,后者也因此发了脾气:
“我无法理解你们的这些问题,如果你们那么懂球,怎么不来坐我这个位置?为什么还在那里?”
虽然后来他主动化解了有些尴尬的气氛,但比赛结果依然未能令人满意。
客场1-1战平朗斯,固然让人失望,但对于目前以两位数优势领先第二名的巴黎圣日耳曼来说,一场平局影响不了他们在联赛的大好形势。
只不过从老板到球迷,从教练到球员,大家都很清楚,巴黎圣日耳曼的目标只有一个——欧冠冠军。
实际上,巴黎圣日耳曼也和曼城一样,早早便锁定了小组出线的名额,虽然小组第二的身份,大概率要在淘汰赛第一轮就面对难题,但对于一支经历了战术大改的球队,两条战线都能继续前进,至少是完全合格的成绩。
但在部分媒体和球迷眼中,波切蒂诺完全谈不上合格。
对阵布鲁日的赛前,《世界体育报》主编Francesc Aguilar就撰文表示,卡塔尔方面对波切蒂诺的不满越来越明显了。
他们不喜欢波切蒂诺治下,球队的比赛方式,也不喜欢他的更衣室管理风格,尤其不喜欢梅西在他手下的迷失表现。
这个态度,恰好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巴黎圣日耳曼球迷的想法。
然而只需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波切蒂诺在联赛和欧冠,基本是在两套战术打法之间来回切换。简单来说在联赛赛场,他时常在前场堆积球星,而到了欧冠联赛,他则会更加注重攻守平衡。
就像这场比赛一样。
对阵布鲁日的本场比赛,波切蒂诺摆出了433阵型。
由于内马尔的受伤,波切蒂诺在梅西和姆巴佩身边,摆出了迪-马利亚,所以虽然是一套433阵型,但由于迪-马利亚的防守能力,巴黎圣日耳曼实际上凑出了8人的防守力量。
虽然各个位置上球员属性有所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攻守平衡上,巴黎圣日耳曼就像美洲杯上的阿根廷一样,做到了正确。
凑出了8人的防守力量,再加上姆巴佩会经常落位到边路,梅西不参与防守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
这是梅西今天发挥出色的一个重要基础。
由于前五轮过后,巴黎圣日耳曼就已经锁定了小组出线的名额,所以这个小组在第六轮的唯一悬念,其实是布鲁日和莱比锡红牛之间竞争一个欧联杯淘汰赛的附加名额。
然而这一悬念,在比赛开始不到10分钟,就被姆巴佩近乎击碎。
客场来到巴黎王子公园球场,波切蒂诺也没有犯下攻守失衡的错误,所以对手即便首回合在法甲豪门身上拿到分数,这一场也变得极为困难。
尤其是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
本场比赛,可以在左路肆意妄为的姆巴佩发挥极为出色,再也没有了内马尔拖慢进攻节奏,挤占左路空间,而从全队的角度来说,内马尔的缺阵,也使得前场不防守的问题得以用战术掩盖。
于是在姆巴佩的冲击掩护之下,梅西的表现也得以提升。
上半场第38分钟,姆巴佩在左路提速后横传梅西。
随后,法国前锋一路前插,用自己的无球跑动吸引了大部分后卫的注意力,这让梅西只需晃过身前的里茨,便能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外围施射,而他也顺利做到了,打进了这粒彻底杀死比赛悬念的进球:
而在那之前,梅西威胁球门的过程里,姆巴佩也不断地用扯动和做球来辅助梅西:
整个欧冠小组赛的六场比赛当中,内马尔、姆巴佩、梅西三名球员全部首发出场的比赛一共有三场,而这三场的战绩为一胜一平一负,而未能全部首发的剩余三场比赛,则拿下了两胜一平保持不败的战绩。
换句话说,杀出小组赛的11分里,7分都源自于所谓的三叉戟未能集体出战。
而在联赛赛场,这一现象便更为明显。已经结束的17轮联赛里,唯一一场输球,0-2不敌雷恩,梅西、内马尔、姆巴佩全部首发,一场战平马赛,三叉戟同样全部首发出场。
实际上,联赛赛场上这一人员安排出现的场次更多,只不过在绝大部分场次,对手都无法借此击败实力强劲的大巴黎,只能在场面上和他们打个有来有回。
而这就成为了批评波切蒂诺的依据。
所以说,波切蒂诺不是没有能力执教巴黎圣日耳曼和梅西,而是这套看起来威力十足的前场三叉戟会严重影响球队的攻守平衡,但他又不能不用。
在成绩和舆论的双向压力之下,他只能在联赛牺牲场面和表现,让三位巨星全部登场,而到了真正需要成绩的欧冠赛场上,他则会借助各种理由,尽量拆散这套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攻击组合,以此来换取关系他帅位的结果。
欧冠小组赛顺利出线,联赛积分榜上实现领跑,波切蒂诺完成了前半程的任务,到了后半程,他更需要借机行事,尽量避免前场球星扎堆出场。
而这也是梅西表现能够回升,就像今天这样的唯一办法。
(牧子)
A writer is someone for whom wr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for other people.
Teamwork begins by building trust. 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to overcome our need for invulnerability.